养殖 - 种植 - 加工 - 创业 - 骗局 - 问答 - 百科 - 节气 - 民俗 - 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致富创业网 > 养殖致富 > 豪猪 > 【【致富经20160606期】赵秋霞做面条成功创业,3.8米一根面带来的财富】玉米面条在家怎么和面

【【致富经20160606期】赵秋霞做面条成功创业,3.8米一根面带来的财富】玉米面条在家怎么和面

来源:豪猪 时间:2018-12-16 点击:

赵秋霞十多年前,跟随丈夫从农村来到西安,找不到工作的她,只能靠卖面条谋生活。要在西安打出名堂,她想到了做一种与众不同的面。面粉、辣子、醋,18年做好一碗面,看陕西的赵秋霞靠着一根面年卖千万。

致富经:3.8米一根面带来的财富48.jpg" />

生活中,人们常吃面食。可是在陕西西安,61岁的赵秋霞,却把自家的面条做成了绝活。她的面条到底绝在哪里呢?一起去瞧瞧。

致富经:3.8米一根面带来的财富

早晨十点,大雁塔的一些游客被附近的这家面馆吸引了过来。

厨师正在展示的是这家面馆的招牌面。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号,天下第一面。

赵秋霞:来,把尺子拿来,我在现场量一下。

要现场量面长度的这人叫赵秋霞,她就是这家面馆的主人。

赵秋霞:3.8米,你看3.8米,3.8米。谁来量都可以,一分不少,一分不短。

招牌面一根面长3.8米,一碗只放一根面,她为什么非得做成3.8米长呢?

赵秋霞:3.8米它就是3.8米。意思就是3800万陕西人民,一个是三秦八百里平川。

赵秋霞将这些含义放在了面里,讨了个好彩头。在赵秋霞的面馆,这款招牌面一天就能卖出上千碗。即使师傅有着多年做面的经验,又如何保证每一碗面都是3.8米呢?

喻永恒:因为我们的案子都是1.3米,然后折三折,让出10厘米。

3.8米的一根面让人开了眼,面馆还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利器,就是这种三尺多的大铡刀。一把大铡刀大约相当于四把家用菜刀的长度,用起来可有一定的风险。别看厨师的动作轻巧,但这刀间的功力可不一般。光这大铡刀的重量就不秀气。

何林录:刀有18斤重。

张涛:刀就18斤重?

何林录:就是。

听闻这刀重就有十八斤,现场有人也想体验一把。

记者:沉吗?

市民:沉得很。

记者:切切,看行不行。感觉怎样?

市民:感觉刀太重了。

记者:好掌控吗?

市民:不好掌控。

这位客人拿起大铡刀更是兴奋。

市民:很好。

记者:感觉怎样?

市民:挺好,应该好好练习能行。

张涛:很有自信。

游客:我是来自四川的,四川乐山大佛(那里)的。

记者:第一次见到这种刀吗?

游客:见过,但是在电视上见过。实际的还没见过。

张涛:您感觉这个刀好掌控么?

游客:不好掌控,确实不好掌控。

记者:师傅他切得怎么样?

何林录:切得还可以。

记者:诀窍在什么地方?

何林录:诀窍就是拿这手掌将刀挡住,才能切细。他没切过,切得挺不错的,还可以。

记者:那一般人,像我们去切,能切得出这么细的面吗?

何林录:那不行,需要十多年的功夫。

陕西是以面食为主食的地区,光面条就有不下百种,大街上的面馆比比皆是。可就是在这里,赵秋霞的面却是很有名气的。这样吸引顾客的活动,赵秋霞常常举办,她的面馆也是开一家火一家。40多岁开始做面条,不断推出新花样,现在60岁的赵秋霞越干越起劲。

赵秋霞:要给我们陕西人民,我要在这个行业里面做榜样。我叫天下第一面,所以我要把这个餐饮做到我就是第一。

靠着开面馆,从农村出来的赵秋霞,现在是西安市四家面馆的老板,说话干事都自信满满,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晚上6:00,回民街多姿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全国的游客闻名而来,在这里寻觅着陕西的各种小吃和美食。

15年前,45岁的赵秋霞跟随丈夫来到西安。当时刚从农村出来的赵秋霞十分迷茫。找不到工作,又没有一技之长,她不知道在西安,该如何谋生活?

赵秋霞:确实,我是逼出来的,来的时候就是两眼摸黑,不知道干啥。我就自己把头抱住哭。但是哭完以后,把眼泪一擦,马上回去。娃问妈妈你干啥呢,我说我出去找地方去了。

店员:来,肉夹馍。热馍热肉,现做现卖。来,朋友。

肉夹馍,面,回民街的面食种类丰富。赵秋霞正是从这里的面食中发现了商机。

赵秋霞:这个地方就是小吃面食非常多。羊肉泡馍,面,肉夹馍,大多数都是从西府过来的。我是西府人,西府人做面本来就是比较地道。跟妈妈从小就是学做面,所以我做这件事很有自信。

赵秋霞对自己做面的手艺很有信心,她觉得陕西人爱吃面,只要面做得好吃,肯定有生意。说干就干,1998年3月,赵秋霞在大雁塔附近租下了一个100多平米的店面,投资5万多元。可是店一开张后,赵秋霞的面子挂不住了。邻居家生意不错,自家店却没客人。

赵秋霞:心情肯定不舒服。(这些)面是我们西府宝鸡这块(起源)的,那我到西安来卖面,我把面卖得没有别人好,我感觉我对不起家乡,对不起这个市场。也流泪,也下功夫,我想办法必须把这面做好。

他叫严子农,是赵秋霞的丈夫,当时是西安一所大学的教授。看着妻子为开面馆操心憔悴,受了不少委屈,他决定辞掉工作,和妻子一起卖面。

严子农:她从农村来西安的话,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我相信她,所以说我义无反顾地支持她。

做大学教授的丈夫辞了职,让赵秋霞十分感动,也感到了更大的压力。一个月之后,赵秋霞琢磨出一个办法,让她面馆的生意很快火爆起来。

2016年4月19日,记者跟随赵秋霞来到她的老家陕西省宝鸡市。赵秋霞告诉记者,她手艺的秘诀都来自这里。在宝鸡,能否做一手好面是衡量一个好媳 妇的标准之一。西府的面食十分有名,像削筋、岐山臊子面、肉夹馍、饸饹等面食都是从这里起源。赵秋霞觉得家乡的面地道好吃,有三样食材很关键,一是面粉, 二是辣子,三是醋。赵秋霞回到家乡就是为了寻找合适的食材。

这种小麦是宝鸡的一家面粉厂刚从农户家里收上来的,当时赵秋霞看到这种小麦,十分兴奋。

赵秋霞:关中小麦,你看这小麦,你看这颗粒,饱满得很,能达到我想要的结果。里面肉多。

陕西关中冬小麦在当地是公认的质量好。他叫张军奇,是面粉厂的负责人。张军奇和赵秋霞聊了一番后,觉得赵秋霞提的要求很特别。赵秋霞只要小麦磨的第二道面粉,第一道面粉不要。赵秋霞只要一倒水和面,就能知道面粉是否符合她的标准。

赵秋霞:手一抓,看,面粘在手上,这个面就是很标准的面。它不粘手就是麸皮没去尽,这个做出来以后,这个面有面味又筋道。

张军奇:农村原来磨面粉的时候,第一道(面)粉肯定也不好,它是磨子第一道下来的,第二道下来是最好的(面)粉。

张军奇告诉赵秋霞,按照她的要求,面粉的价格要提高大约10%,赵秋霞爽快答应。

赵秋霞:我必须把这个做成地地道道的关中味、陕西味、家乡味。

张军奇:质量是建立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某种程度上它是付出成本的代价。

陕西八大怪,油泼辣子一道菜。陕西人爱吃辣,同样的一碗面,会因为辣子的不同,口感大不一样。

到现在,很多陕西的农家还习惯自家晒辣子做辣子,觉得虽然费时费力,但口味就是比市场买的香。

怎样才能做出传统风味的辣椒,这个问题刚开始也难住了赵秋霞。四处寻找,她终于在这个工厂找到了她想要的辣椒。而制作这种辣椒的奇妙之处就在这个石磨上。

赵秋霞:这个粗一点,它这个辣椒(粉)粗一点,带点辣椒籽。特别这个辣椒做油泼面,把辣子放到碗里面,油一泼,这个香味特别好。过去我碾辣子也是这样,就毛驴(拉着)碾,碾的过程都是一样的,做工跟过去都一样。

石磨碾辣椒,正是这道模仿照传统的农村毛驴拉石磨的工艺,让赵秋霞选择了这家工厂合作。

吕怀理:这个碾压用我们专业术语来讲就是渗香工艺,把辣椒籽的香放出来,把辣椒里面的一些香气就喷发出来了。

上好品质的秦椒,颜色鲜红,皮薄肉厚,经过分选、烘焙等工序,再用碾子碾压半个小时左右,最能磨出辣椒冲人的香气,也保留住了赵秋霞记忆中的家乡辣子的味道。

赵秋霞:我远处就闻出来这个香味,就感觉是我想要的辣椒,是我家乡的。

精选上好的面粉,辣子和粮食酿的醋,赵秋霞面馆的面劲道味美,生意蒸蒸日上。可是在西安开面馆门槛低,竞争很激烈。赵秋霞觉得自己从农村出来,已经45岁的年纪,什么都不懂,要和这么多面馆竞争,压力很大,常常失眠。

赵秋霞:三个小时的觉可能都睡得很少,早上你想有时候六点半,有时候七点起床,晚上12点没离开(店),就往前冲。

赵秋霞觉得要从成百上千家的面馆杀出一条路,就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她想到要打造一道让人一眼就能记住的招牌产品。

赵秋霞:总想和其它家店做得与众不同,特色是显示出我不停地研究创新,这样我才能占领市场。

赵秋霞发现店里的这种长寿面很受客人欢迎,是因为有特定的文化在里面。她想到如果做一种外观上特别,又能将陕西文化融入其中的面,一定能让人眼前一亮。果然,赵秋霞新推出的这款招牌面,一下就吸引住了客户的眼球。

任小娟:一碗一根面,3.8米长一根面。3.8米在本店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3月8日研制成功,第二个是代表三秦八百里平川,第三个是代表3800万陕西人。

听着店员的讲解,这位顾客也忍不住要亲自比比这根面的长度。

赵秋霞:把咱们陕西面食的文化要给客人解释,不解释外地人都不知道这个面是怎么吃,这个面的来历是什么样。所以把这个面上来以后,要给客人讲,他就把陕西的小吃,陕西的文化都记下了。

一边吃面一边了解陕西文化,3.8米的一根面成了赵秋霞面馆的镇馆之面,一碗面定价28元,配上两碗汤,一天就能卖出一千多套。

顾客:那么高,夹那么高,不得了。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宽的面,第一次看见,也觉得很惊奇。

顾客:没见过,面拉起来的时候很惊奇,很好玩。

质量上严格把关,挖掘文化内涵,不断推陈出新,赵秋霞的面馆让很多顾客慕名而来,生意越来越火爆。到2015年,赵秋霞在西安市一共开了四家面馆。

顾客:大半盆都是我吃的。

记者:都是你吃的啊?

顾客:我在家食量就这么大,我也忍不住。

顾客:我吃了两份,吃了一份。面还有一份这个面。爽口,特别香。

为了鼓励厨师开发新的菜品,赵秋霞还常举办这样的菜品创新的比赛。

张涛:好,咱们第三场技能大比拼,后厨面点。后勤组人员抓紧时间。

南瓜打汁做的黄面,菠菜打汁做的绿面,和小麦的白面,放在一起,颜色清新,这款三色面就是在菜品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再推向餐桌的,很受顾客欢迎。

2015年3月,两位客人出现在赵秋霞的店里。一位是西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的处长关养利,一位是西安饭店与餐饮行业协会的会长高卫平。他们希望赵秋霞的企业能承担起制作西安面量化标准的任务。

关养利:西安的传统小吃应该是在咱们国家非常有名的,但是西安小吃的产业一直也没有做大,这是一个事实。由此我们想到只有标准化运作,而标准化运作才能使小吃的产业规模化、连锁化、大众化地经营。

高卫平:选择赵总,首先企业在陕西西安是很有影响的一个餐饮品牌,他们做事非常认真,而且面食面又是他们一个主打的品种。

面是陕西的传统面食,又称裤带面,它这奇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赵秋霞:面,它这个声音,你看,就是这样,biangbiang,就是这个声音。下锅的时候,你看它这水也是biangbiang,捞到碗里吃到嘴里也是这样,嘴里也是biangbiang。把陕西这面味才吃出来了。

店员:快来吃,过来看,面。是这里,是这里。

历史悠久,但一直没有形成制作的标准,做出来是百店百味。当地政府部门希望进一步提升西安传统小吃的品牌,规范和推广面,却碰到了难题。

关养利:我们公开征集,但是企业也电话询问过,提出这么一个要求就退缩了。好多人就是不愿意把自己的技术贡献出来,我自己发展就好了,我何必管别的人。

这个提议也让赵秋霞犯了难。对赵秋霞来说,制作面的标准并不难。难的是如果选择承担这个任务,就意味着要将面馆辛苦研究十多年的制作面的方法公之于众,包括食材的选择,调料、制作工艺等各个方面。

赵秋霞:纠结好长时间。到底是把秘方能不能传到社会去,到底我还是窝在锅里面,保密下去,肯定纠结,你想我不容易。

赵秋霞最终接下这个任务,她告诉记者,这个标准已经制作完成,将于2016年6月左右对外发布。

赵秋霞:社会认可面这个味很正宗,这就达到我想要的效果。

关养利:她有企业家这种大度,因为你把技术拿出来,那是陕西人一种豪爽的精神。

4月17日,记者拍摄的时候,正好是赵秋霞61岁的生日。现在的她,不仅家庭幸福,生活美满,还在西安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这一天,赵秋霞许下一个愿望,她要将她的面馆开到全国。

推荐访问:面条 带来 财富 【致富经20160606期】赵秋霞做面条成功创业 生日面一根面条的做法 致富经最新一期

致富创业网 www.csyzzm.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致富创业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