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 - 种植 - 加工 - 创业 - 骗局 - 问答 - 百科 - 节气 - 民俗 - 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致富创业网 > 养殖致富 > 野猪 > 鸭病及配药大全_常见鸭病有哪些?怎么防治?有什么防控办法?

鸭病及配药大全_常见鸭病有哪些?怎么防治?有什么防控办法?

来源:野猪 时间:2018-12-12 点击:

一、 病毒性疾病

1、鸭瘟

鸭瘟的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

(1)发病特点

自然情况下,任何年龄、性别及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发病多见于成年鸭,30日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流行最为严重。自然感染潜伏期通常为3-4天,病程10-40天,死亡率高达90%

(2)特征病变

皮肤粘膜和浆膜出血,头颈皮下胶样浸润;最典型的是食道粘膜,特别是舌根、咽部和上腭粘膜表面有淡黄色的假膜覆盖;泄殖腔粘膜坏死,结痂;整个肠粘膜出血、充血,以十二指肠、盲肠和直肠最为严重;肝不肿大,但有小点出血和坏死;胆囊肿大,充满浓稠墨绿色胆汁;有些病例脾有坏死点,肾肿大、有小点出血;胸、腹腔的粘膜均有黄色胶样浸润液。

(3)鉴别诊断

与鸭巴氏杆菌病区别:

流行要点:鸭巴氏杆菌病(又称鸭霍乱)的病原体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很多种家禽的共同病原菌;而鸭瘟则其他家禽一般不会感染。鸭巴氏杆菌病特点是一般发病急骤,病程很短,流行期不长;而鸭瘟相对地发病要缓慢一些,流行期也比较长些。

症状要点:鸭巴氏杆菌病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口腔和鼻孔中有时流出带泡沫的粘液,有时流出血水,频频摇头,接着便死亡。而鸭瘟所特有的流眼泪或眼睑封闭,两脚发软,不能站立,口腔后部粘膜出现假膜和溃疡,部分病鸭的头和颈部肿大以及颈部皮下水肿出血等症状,在鸭霍乱是看不到的。

病变要点:

在鸭瘟病鸭的食管和泄殖腔粘膜,经常可以看到结痂性或假膜性的病灶;但在鸭霍乱是不存在的。这是两者之间地一个很重要的不同点。鸭巴氏杆菌病的肺脏通常都有严重病变,表现弥漫性充血、出血和水肿,病程稍长的会出现纤维素性肺炎变化;而鸭瘟的肺脏变化一般并不显著。相反地,一部分鸭瘟病鸭的颈部皮肤可见明显的炎性水肿。

2、雏鸭肝炎

鸭肝炎由三种不同病毒引起,分别是鸭肝炎病毒 DHV-Ⅰ(属肠道病毒)、 DHV-Ⅱ(星状病毒)、 DHV-Ⅲ(小RNA病毒);最常见的为DHV I型。Ⅰ、Ⅱ和Ⅲ型有明显差异,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

(1)发病特点:

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下的雏鸭,4周龄以上尚未见到发病报道,对成年鸭、鸡和鹅有抵抗力。

(2)临床特点:

本病的潜伏期很短,随后病鸭不安定,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死前头向后倒,呈角弓反张姿态。

(3)特征病变:

肝脏肿大,质地柔软,呈淡红色或外观显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脾脏有时肿大,外观也呈斑驳状。多数病鸭的肾脏发生充血和肿胀,胰腺肿大,其他器官没有明显变化。

(4)鉴别诊断

1)与鸭瘟区别:

发病要点:鸭瘟虽然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3周龄以内的雏鸭较少发生死亡;病毒性鸭肝炎对1~2周龄易感雏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超过3周龄雏鸭不发病,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区别之一。病变要点:从鸭瘟食道,泄殖腔和眼睑粘膜呈出血性溃疡和假膜为主要特征性病变,与鸭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可作为重要区别之二。

2)与鸭巴氏杆菌病区别:发病要点:病原为多殺性巴氏杆菌,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青、成鸭比雏鸭更易感,尤其是3周龄以内的雏鸭很少发生,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区别之一。病变要点:从鸭巴氏杆菌病肝脏肿大,有灰白色针头大的坏死灶和心冠沟脂肪组织有出血斑,十二指肠粘膜严重出血等特征性病变与鸭病毒肝炎完全不同,可作为重要区别之二。 

3、鸭流感

禽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的A型流感病毒。

(1)发病特点:

本病潜伏期从数小时至2~3天,由于鸭的品种、年龄、有无并发症、病毒株和环境条件不同,症状差异很大。

(2)临床症状:

患病鸭食欲减退或废绝,仅饮水,大便拉白色或带淡黄色水样稀粪。精神沉郁,腿软无力,不能站立,伏卧地上,缩颈。部分患鸭有呼吸道症状。死前喙呈紫色,部分患鸭死前有神经症状。患鸭迅速脱水、消瘦、病程短,鸭群感染发病后2~3天内引起大批死亡。

(3)特征病变:

急性死亡的患鸭,十二指肠粘膜充血、出血,在空肠、回肠粘膜有间段性2-5个厘米左右环状带,环状带有的病例呈灰白色或出血性或紫色溃疡带,这种特殊的病变,从浆膜即可清楚可见。肾脏肿大,呈花斑状出血;肝脏肿大,质地较脆,呈淡土黄色,有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肿大出血,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胰腺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胸膜严重充血,并有淡黄色纤维素物附着;心脏冠状脂肪有点状出血,心肌有灰白色条状或块状坏死灶。脑膜充血;气管环出血。全身皮肤、特别是腹部皮下充血和脂肪有散在性出血点。喙、头部和蹼充血、出血。

(4)鉴别诊断:

与鹅巴氏杆菌病区别

发病要点:鸭巴氏杆菌病是由禽多殺性巴氏杆菌所致。本病多发生于青、成鸭,而雏鹅很少发生,在流行病学上有一定参考意义。同时应用抗生素药物有紧急预防和治疗作用,而抗菌素对鸭流感无任何作用,也有参考价值。病变要点:患鸭巴氏杆菌病的肝脏有散在性或弥漫性针头大小的坏死灶特征,而患鸭流感的肝出血,无坏死灶,是重要区别之一;

二、细菌性疾病

1、巴氏杆菌

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是鸭、鹅、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本病的发生常为散发性,间或呈流行性。各种禽类都能感染。家禽中最易感的是鸭、鹅、鸡。本病的传染途径一般是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是通过摄食和饮水。

(1)发病特点:病禽一般表现精神呆顿,食欲废绝,口渴增加,鼻和口中流出粘液,呼吸困难,口张开,常常摇头,将所蓄积在喉部的粘液排出来,所以群众把它叫做“摇头瘟”。病禽发生剧烈腹泻,排出绿色或白色稀粪,有时混有血液,具有恶臭。由于病禽常常发生剧烈的腹泻症状,所以通称为禽霍乱。

(2)特征病变

急性型死亡的病禽,腹膜、皮下组织和腹部脂肪组织常有小点出血。肠道中以十二指肠的病变最显著,发生严重的急性卡他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肠粘膜充血、出血,满布小出血点,肠内容物中含血液;腹腔内,特别是在气囊和肠管的表面,有一种黄色的干酪样渗出物沉积;肝脏具有特征性病变,体积肿大,色泽变淡,表面散布着许多灰白色、针头大的坏死点,这是禽霍乱的一个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心包膜有程度不等的出血,特别是在心冠部脂肪组织上面的出血点最明显

(3)鉴别诊断注意与鸭瘟、鸭流感、雏鸭肝炎、鸭浆膜炎等区别

2、里默氏杆菌杆菌病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和雏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10周龄时仍能出现感染发病,种鸭及成年蛋鸡不易感。潜伏期的长短与菌株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应激等因素有关,一般为1~3天,有时长达1周左右。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很多禽场发生本病以急性病例占多数,也有部分禽场则以亚急性和慢性为主。本病的发生、流行以及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与应激因素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感染而未受应激的鸭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卫生及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的鸭场常表现为散发且多为慢性。气候、饲养密度、鸭舍环境,温度应激、饲料配比不当、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运输应激,其他疾病感染等因素均能诱导和加剧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本病常发生于低温、阴雨、潮湿的季节,冬季和春季较为多见。本病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刺破的足部皮肤的伤口、蚊子叮咬等多种途径传播。感染、发病后,死亡率为1~80%,甚至高达90%以上。耐过的鸭生长迟缓、增重减慢,平均体重比正常禽低0.5~1.5kg,甚至不到正常禽的一半。饲料报酬显著下降。鸭场一旦发病,其周边的鸭场或鸭群也会相继发生该病的流行,而且很难从发生过该病的鸭场根除,如果不改善饲养条件和环境卫生,就会引起不同批次的达到易感日龄的小鸭感染发病。

(1)发病特点

最急性型病例多见于2~3周龄的雏鸭,病程一般为1~3天。患禽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离群、打喷嚏;眼鼻分泌物增多,眼有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常使眼眶周围的羽毛粘连,甚至脱落。鼻内流出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分泌物凝结后堵塞鼻孔,使患禽表现呼吸困难,少数病例可见鼻窦明显扩张。部分患鸭濒死期神经症状明显,如头颈震颤、摇头或点头,呈角弓反张,抽搐等。日龄稍大的幼禽(4~7周龄)多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病程可达7天或7天以上。表现为精神沉郁、腿软弱无力、痉挛性点头或头左右摇摆,难以维持躯体平衡,部分病例头颈歪斜,当遇到惊扰时,呈转圈运动或倒退。

(2)特征病变

本病主要特征是浆膜出现广泛性的多少不等的纤维素性渗出,故有传染性浆膜炎之称,可发生于全身的浆膜面,心包膜、气囊、肝脏表面以及脑膜最为常见。急性病例的心包液明显增多,其中可见数量不等的白色絮状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膜增厚,心包膜常可见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渗出物。病程稍长的病例,肝脏表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性膜,厚薄不均,易剥离;肝肿大,质脆,呈土黄色或棕红色或鲜红色;气囊混浊增厚,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呈絮状或斑块状,颈、胸气囊最为明显;神经症的病例,可见脑膜充血、水肿、增厚。有些慢性病例常出现单侧或两侧跗关节肿大,关节液增多,也可发生于胫跖关节,关节炎的发生率有时可达病禽的40%~50%。

(3)区别诊断

1)与大肠杆菌病区别:由大肠杆菌所致的鸭大肠杆菌病以肝脏肿大、出血和脑壳出血、脑组织充血及坏死灶为特征性的病变特征,通过不呈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而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是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特征性病变特征,是重要区别之一;将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和麦康盖琼脂培养基,经37℃培养24~72小时,大肠杆菌能在二种培养基上生长,呈大肠杆菌菌落特征,而鸭疫里默氏杆菌仅能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呈特征性菌落,是区别之二;将病料涂片或触片染色镜检,大肠杆菌呈较大,大小不太一致,而鸭疫里默氏杆菌呈卵圆形小杆菌,而且大小比较一致,是区别之三。

2)与巴氏杆菌病区别由巴氏杆菌能引起各种日龄鸭、鹅发病,尤其是青、成年鸭、鹅发病率比幼年鸭、鹅高,而鸭疫里默氏杆菌仅引起7周龄以内的鸭、鹅发病,7周龄以上极少发病,是流行病学上重要区别之一;肝脏呈灰白色坏死病灶,心冠脂肪出血等是巴氏杆菌病特征性病变,无“三炎”病变,而“三炎”是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特征性病变特征,是区别之二;小白鼠接种,巴氏杆菌能致死,而鸭疫里默氏杆菌不能致死,是区别之三。

防治:

1)1-3日龄采用止痢宝口服3天,然后用维肽维持10-20天。(可以每天使用,或隔天使用)。2)采用里默氏杆菌灭活疫苗+转移因子

治疗:采用抗生素(+转移因子/白介素)

3、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原发或继发感染所引起的多种禽病的总称。本病的病原是由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所致,雏鸭、雏鹅主要有O2、O78、O8、O7、O73、O19、O45;临床上雏鸭、鹅多以心包炎、气囊炎、败血症、眼结膜炎等;成年产蛋的鹅和产蛋的鸭以发生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为特征。

(a)雏鸭混合感染和继发发感染多与病毒性疾病同时存在,当由于各种应激刺激造成禽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时,就会发生感染,提高死亡率。(1)发病特点:败血性:以1-2周龄雏鸭为主;浆膜炎:以2-5周龄小鸭、中鸭多发;腹膜炎:蛋鸭多发(2)特征病变:特征性病变,胸腹腔器官及气囊表面淡黄色纤维素渗出物附着;肝脏肿大、表面有淡黄色纤维素渗出物。(3)诊断与治疗诊断时:往往只注意到继发病(细菌病),容易忽视原发性疾病(病毒病),给确诊和用药带来难度。治疗时: 1)治表重要(降低死亡)——抗菌药; 2)治本关键(控制疾病)——控病毒

(b)大肠杆菌性肝炎和脑炎10日龄至50日龄番鸭和家养野鸭。幼龄水禽多发生在梅雨季节,舍养肉用水禽以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病率在5%-40%左右,死亡率高达50%以上。

鸭病防控有八点:

当前,疫病已成为制约养鸭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饲养出健康肉鸭和蛋鸭,必须增强“防重于治”的思想意识,在卫生、防疫、饲养管理等环节上下功夫,确保不出漏洞,最终提高养鸭的经济效益。

1、科学选址布局 养鸭场要建在远离水源污染区、远离公共场所、远离交通要道和其它动物生产或饲养场所、远离鸟类或水禽栖息的河道湖泊等。鸭场建设的基本要求是背风向阳、地势干燥平坦、利于排涝、水源充足、用电方便,注意不能在原有的禽场上建场或扩建,不能鸡、鸭、鹅混养。  鸭场应分设生产区、管理区和污物处理区,各区应严格隔离,要设计标准化,场区和生产区四周应设有围墙或挖防疫沟,场区、生产区、鸭舍门口设置脚踏消毒池和紫外线灯,鸭舍设纱窗,生产区设更衣室,进出鸭场的车辆及相关物品进行彻底的消毒,严防带有病菌或被污染的用具、车辆、饲料等进入场内。鸭舍布局要科学,间距要合乎卫生防疫要求,结构力求合理,地面、天棚、墙壁适合冲刷消毒,饲养棚架或笼具要坚固耐用,便于拆安、清洗、消毒。

2、搞好环境卫生 卫生是减少传染、切断传播途径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所以,鸭场周围、鸭场内要定期清扫、消毒,确保无杂草、腐木、死鸭、杂物等。鸭舍内的过道、门帘、水帘、料槽、水槽等要保持清洁卫生。要做好灭鼠灭蚊蝇工作并随时射杀进入场区的野鸟。养殖场应实行专人饲养、非饲养人员不得进入禽舍,谢绝一切参观活动。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养殖区应更衣换鞋并消毒。各舍饲养员禁止串场、串岗,以防交叉感染。

3、引进健壮雏鸭 在购买鸭苗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考察,购进饲养管理正规、质量有保证、证照齐全的场家的鸭苗,切不可贪图便宜而忽视质量。选苗时应挑选健康活泼、大小均匀、体重55—60克、卵黄吸收良好、无大肚脐、无明显病症的雏鸭。

4、科学调配饲料 要加强饲料的加工消毒处理,不能使用发霉变质、虫蛀、有毒有害、劣质及不洁的饲料。购买原料或全价料时要“四看一闻”,即看颜色、看饲料均匀度、看包装和商标、看生产日期、闻饲料气味。舍内要备足清洁的饮水,让鸭吃饱喝足,以满足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需要,增强抗病能力。

5、加强各项管理 饲养管理包含了许多生产技术要点:如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饲养密度等。一般适宜的饲养密度为:地面圈养的7日龄内,15—20只/平方米、8—14日龄10—15只/平方米、15—21日龄8—10只/平方米,以后按6—8只/平方米饲养。若采用网上饲养,密度可适当增加。温度为:7日龄内,育雏室温度28—30℃;8—14日龄为25—28℃;15—21日龄为21—24℃;22—28日龄为20—21℃,以后为15—20℃。光照:按每10平方米鸭舍安装一个40瓦的普通照明灯泡即可满足光照要求。要适当通风,以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和潮气。饲养场最好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6、严格进行消毒 消毒前先要做物理性的清扫冲洗,清扫、冲洗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一般先扫后洗,先顶棚、后墙壁、再地面。从鸭舍的远端到门口,先室内后环境,逐步进行,经过认真彻底的清扫和清洗,可以消除80%—90%的病原体,而且可以大大减少粪便等有机物的数量。空舍消毒时要遵循先净道(运送饲料等的道路)、后污道(清粪车行使的道路),每星期要不少于两次的全场环境消毒。空舍消毒一般要用2—3种不同作用类型的消毒药交替进行。带鸭消毒时,首次带鸭消毒的雏鸭不低于7日龄,以后再次消毒时间可以根据鸭舍内的污染情况而定,一般在育雏期每星期进行一次,育成期7—10天一次,成鸭10天一次,发病期要坚持每天一次。

7、及时免疫接种 鸭场要结合当地发病情况、疫苗的免疫特性和抗体监测情况,科学制订免疫程序。免疫时要选用正规厂家的合格疫苗,严格按疫苗标签说明的剂量和方法操作,坚决不能使用过期或保存不当的疫苗。如果鸭饲养期间本群或相邻鸭群发生传染病,应进行紧急接种疫苗或注射高免血清,以迅速控制住疫病的流行。同时,要做好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防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重要手段,关键要掌握好用药程序、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临床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防止鸭产生耐药性。

8、及时诊断治疗 及早发现病鸭、正确诊断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大规模暴发。生产中做到勤观察鸭群,一旦发现异常病鸭,要及时隔离,立即送病鸭进行诊断化验,并对症制订治疗方案。对治疗价值不大的病鸭要尽快淘汰并做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造成人为的疫病发生。

 

 

 

推荐访问:有什么 防控 防治 常见鸭病有哪些?怎么防治?有什么防控办法? 鸭病的治疗与防治 养鸭与鸭病防治

致富创业网 www.csyzzm.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致富创业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