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 - 种植 - 加工 - 创业 - 骗局 - 问答 - 百科 - 节气 - 民俗 - 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致富创业网 > 养殖致富 > 养兔 > 【◆科技苑20160314期◆养牛新模式,环环都赚钱】科技苑养牛新模式

【◆科技苑20160314期◆养牛新模式,环环都赚钱】科技苑养牛新模式

来源:养兔 时间:2018-12-14 点击:

养牛的曹永强被人逼着开餐馆,不理解不情愿却又不得不做,其中有何隐情?从牧场直达餐桌,一头小黄牛能卖出五六万元,这中间有哪些赚钱的门道?一群专家来支招,解密环环都赚钱的养牛模式。《科技苑》为您讲述。

养牛新模式 环环都赚钱

【主持人】:在湖北省随州市有一家以牛肉为特色的餐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年能收入2千多万。但是据知情人透露,这个餐馆当初是被别人逼着,甚至是威胁着才开起来的。红红火火的生意,怎么会是被逼出来的呢?

【解说】:曹永强就是这家牛肉餐馆的老板,问起开餐馆的缘由,他说当初自己确实是被逼得没办法了,迫不得已才开的餐馆。那么到底是谁在威胁他呢?

威胁曹永强的人也姓曹,他叫曹兵海,是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专家。这位首席专家当初是怎么威胁曹永强的呢?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曹兵海:七月份来,让他年底之前(开业),餐饮店起不来,就开除体系,从此枪毙。

【解说】:被首席专家以开除体系相威胁,曹永强感到压力非常大。作为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在湖北省的唯一的试验站,曹永强在养牛的过程中得到过很多好处,尝到了太多甜头,他可舍不得离开这个体系。

曹永强尝到的第一个甜头,是体系内的专家给他推荐了一个好品种。

刚开始养牛的时候,曹永强走过弯路。最初他看好的品种是体型高大产肉多的西门塔尔牛,为此他专门跑到新疆,千里迢迢买回来一批这种牛。但是没想到,到了夏天,这些西门塔尔牛出了状况。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站长 曹永强:首先表现是食欲下降,接着就是呼吸变快了,然后一查体温,很高,有的到41度多。

【解说】:随州地区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让外来的西门塔尔牛出现了中暑的症状。不得已,曹永强他们只好把带空调的办公室腾出来让给牛住。

空调虽然解决了中暑的问题,可是办公室太小,体型这么大的牛住得不舒服,所以每天还得放出来吃草、活动,一来二去的,牛就感冒了,特别是刚出生的小牛犊,情况更严重。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站长 曹永强:最严重的,有的最后激发肺炎,最后出现死亡了。

【解说】:外来的品种水土不服,不能平安过夏,那就不敢大量养,养殖规模就受到了限制。正在发愁的时候,曹永强他们加入了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曹兵海建议他调整思路,睁大眼睛好好看看当地土生土长的小黄牛。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曹兵海:一方水一方土养一方牛,说得非常科学。经过几千年的进化,人工的驯化,适应了这儿的环境了。那么它水有特点,土有特点,长出来的东西有特点,从土 里面吸收的营养有特点,那么积累到这个牛身上,存到肉里面,这个肉的特点就出来了。

【解说】:随州当地养殖黄牛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文献记载,早在五千多年前,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这块土地上“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 ",开启了史前农耕文明。近代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青铜器,其中最著名的战国编钟,被誉为“古代世界第八奇迹”。除了编钟,当地其实还出土了大量带有黄牛形 象的青铜器。

【采访】随州博物馆馆长 黄建勋:这就是国宝级的文物,它是西周早期的,距今有2800年了。看上面的牛,这牛纹,很漂亮很精美,几乎是半浮雕的,做得很精美。看这盖子上面的牛头,牛角牛鼻子牛眼,很形象很精美。

【解说】:黄牛是农耕时代的标志,青铜器是社会经济发达的产物,可以说,正是因为黄牛在随州地区的大量养殖和使用,才成就了震惊世界的战国编钟!

几千年过去了,黄牛的后代们依然生活在家乡的土地上,它们不再耕田犁地,而且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做枣北黄牛。

【采访】:

王学军:好养,温顺得很,耐寒耐干。

代承红:我们一般的,开春以后全部放到山上,下雪的时候才回来,今年算回来比较早一点的。

王学军:它的肉质细密、嫩,爽滑可口,营养丰富。

【解说】:又好养又好吃的枣北黄牛很受当地养殖户的喜爱,但是它们有一个缺点,就是长得慢。

【采访】:

代承红:这个已经有2岁多了,那个可能是3岁。

王学军:体重一般的,大个的能达到300到400(公)斤。

【解说】:体重轻,长得慢,就因为这一点,曹永强一开始还真是看不上这小黄牛,但是曹兵海教授却告诉他,这种牛身上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听了曹教授的话,曹永强立刻就开始大量收购枣北黄牛。那么曹教授到底给曹永强说了什么秘密,能让他一下子就把枣北黄牛当成了宝呢?

曹兵海教授告诉曹永强,枣北黄牛不但能长雪花肉,而且比进口的肉牛长得还要好。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曹兵海:肌肉纤维它是一撮纤维,比如我们吃肉能看到,外面有一圈筋,里面有好多肉丝。中国的小黄牛这个肉丝数量很多,肉丝数量多,还是这么大一个面积,里面数量多,细,这个缝隙就多了,这个地方储存的是雪花的那个油,脂肪。

【解说】:原来雪花肉里面这些脂肪是长在肌肉纤维的缝隙里的。要想脂肪均匀雪花多,当然是纤维越细缝隙越多越好啦。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曹兵海:肌肉组织的最小单位这叫肌束,中国小黄牛的肌束的(肌肉)数量都在150到180根,国外的这些牛种它只有110到120根,一个肌束它就少了50到60根呢。所以说它就很难跟这个小黄牛的雪花来比了。

【解说】: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雪花肉居然就藏在家乡的大山深处!这样的发现让曹永强大喜过望,于是他开始大量收购枣北黄牛。经过几年的繁殖选育,形成了体型标准化的核心种群,逐步实现了商品牛的自繁自养。养殖土生土长的枣北黄牛,成本低又安全,养殖规模迅速扩大。

曹永强尝到的第二个甜头,是体系内的专家给他帮忙,找到了一个加工粗饲料的组合配方。

刚开始养牛的时候,曹永强专门租了地来种植饲料玉米和皇竹草。但是后来牛养得多了,种草的成本就让他觉得不划算了。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站长 曹永强:它不是产量的问题,而是人工成本和土地本身的租金这一块,这两块就导致草出来以后,它的价格就非常高了。

【解说】:完全靠自己种草不划算,那么用什么来喂牛呢?曹永强想到了当地数量最多的稻草。湖北省是国内主要的水稻产地之一,稻草产量大,价格便宜,养牛的农户在冬季也用稻草来给牛补饲。那么稻草养牛到底行不行?曹永强找到了体系内专门研究营养问题的专家瞿明仁教授。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瞿明仁:这个牛吃没有问题,但是它这个营养比较差,蛋白质含量比较低,粗纤维含量比较高。

【解说】:瞿教授告诉曹永强,要想利用稻草来喂牛,那这稻草的处理就得讲科学,必须把稻草切碎以后做成混贮饲料,才能满足牛的生长需要。既然是混贮,当然就得搞一个组合。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瞿明仁:第一个就是那个稻草,第二个就是酒糟,第三个就是皇竹草或者是玉米秸秆。

【解说】:稻草、酒糟、皇竹草,或者是玉米秸秆,这样的组合既保证了营养全面,又满足了发酵对水分的要求。而且为了让牛爱吃,瞿教授还研制出了特别的发酵剂。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瞿明仁:这个发酵剂是由不同作用的菌组成的,它有增香的、有调颜色的,还有促进消化吸收的。

【解说】:先用干稻草垫底,然后铺酒糟和皇竹草,之后再撒上发酵剂。就这样循环着一层层堆起来,就形成了稻草混贮饲料。踩实以后,瞿教授建议他们用水来密封。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瞿明仁:我们用水压有好处,一个是均匀,我们在发酵过程中,它会产生很多空隙,这个水是软的,哪里有空隙,它就往哪里压,这样始终保持青贮在一个压实的状态,这样使我们的青贮很容易成功,品质也非常好。

【解说】:用稻草、酒糟替代部分皇竹草,不但满足了黄牛健康生长的营养需要,而且还能节省三分之一的成本,这省的不就是赚的嘛。

曹永强尝到的第三个甜头,是专家帮他解决了牛的住宿问题。枣北黄牛过去都在山上散养,活动范围大。但是现在牛场的范围有限,牛的密度大了,牛粪就比较集中,尤其到了冬季,太阳少温度低,这牛粪干不了就容易出问题。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站长 曹永强:这个粪便这么深,有些牛陷进去,甚至到它那个腰部,它那个粪便因为有一些细菌在里面生长,它陷进去,长期在这里面生活,腐蹄病,这是牛的一个以前我们都知道的病,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

【解说】:为了方便清理粪便,避免发生腐蹄病,曹永强就把大部分牛圈的地面改成了水泥地面。可是这种地面比较湿滑,牛容易摔倒受伤。

为了减少湿滑,曹永强又专门买了木屑来给牛圈做垫料,但是没想到发生了更严重的问题,有一天,突然有一头牛倒下了!

大家忙乎半天也没能抢救回来,后来一解剖才发现,牛的瘤胃被堵住了。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站长 曹永强:牛它本身,垫料和食物它不能很好地区分,有时候它也会把垫料作为食物在采食。

【解说】:木屑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素,牛消化不了,吃进去以后容易沉积在瘤胃里出现积食,严重的时候就造成了牛的死亡。

木屑是不能再用了,那么选什么来做垫料更安全呢?曹永强的目光再次盯上了水稻。稻谷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废弃物,那就是稻壳。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站长 曹永强:稻谷它把米提了以后,剩下三分之一是稻壳,这个量是非常大,以前这个稻壳是作为鸡场的垫料,他们在用。

【解说】:养鸡场用稻壳做垫料,鸡吃了没问题,但是牛吃了行不行呢?曹永强专门咨询了体系里另一位专家,这位专家告诉他,稻壳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牛也可以吃。专家建议他把稻壳和干牛粪混在一起,做成发酵床,为此呢,还特意给他寄来了一种发酵用的秘密武器。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站长 曹永强:这个像海蜇一样的东西,它实际上是我们这个岗位专家的一个成果,它就是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它的作用就是把我们牛粪中牛没有吸收完的营养物质,然后再分解一下。

【解说】:把这两种菌掺到干牛粪里面,再跟稻壳混合均匀,然后铺满整个牛圈,就变成了柔软了发酵床。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站长 曹永强:这样软软的软床就形成了。

【解说】:发酵床不但解决了牛粪的处理问题,而且还给牛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除了大甜头,曹永强从体系里得到的小甜头也很多,比如在育肥阶段专家给他提供的精饲料配方,让他的小黄牛在10个月的育肥期里面,每头牛的体重平均能增加300公斤,这对小黄牛长出雪花肉非常关键。等到屠宰以后一看,负责肉质研究的专家孙宝忠教授特别满意。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孙宝忠: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判定标准,那么它的眼肉就能够达到高端雪花牛肉的A5级,西冷能达到A4级,那么这个肩部肉也能达到A3级。利用我们地方品种黄牛开发高端雪花牛肉,应该说达到这种水平,在国内是领先的。

【解说】:小黄牛果然长出了上好的雪花肉,这让曹永强特别开心。可就在这个时候,首席专家曹兵海却给他下了不开餐馆就开除的最后通牒,曹永强感到很为难。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站长 曹永强:因为隔行如隔山,我们一直是从事养殖,做生产,对经营环节(不擅长),因为餐饮是另外一个行业,所以我们对它心里没有底,这是最关键的因素。

【解说】:虽然对开餐馆这个要求不理解也不情愿,但是在尝到了这么多的甜头之后,曹永强已经离不开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了。他害怕曹兵海不高兴,只好硬着头皮去做。

小黄牛养足28个月以后,曹永强他们就自己屠宰、自己分割加工,开发出各种菜品,把牛肉分出不同的等级,卖出不同的价位,最后连牛蹄、牛头这些下脚料都做成了美味佳肴。开业一段时间以后曹永强发现,小黄牛通过自己的餐馆卖出去真的很赚钱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站长 曹永强:目前我们餐馆,大概一天的消费就是一头牛,现在每头牛在我们这儿大概就是五、六万。

【解说】:可要是按着市场价直接把活牛卖给屠宰场,500公斤重的一头牛顶多能卖到一万五千元。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随州试验站站长 曹永强:那时候,这个成年牛,就是成年育肥牛,大概15元一斤,就是市场价,就是活牛。如果说15元一斤卖这个牛的话,绝对是亏本的。

【解说】:跟卖活牛相比,自己宰牛自己卖肉,一头牛居然能卖出3到4头牛的价钱。尝到这个意外的大甜头之后,曹永强想起了曹兵海说过的一句话,终于明白了,首席专家支的招其实是化解市场风险的绝招。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曹兵海:要想真正地多养牛能赚钱,必须能把牛卖出去,要想把牛卖出去,必须卖高价有高收入才行,其实开餐饮是唯一的具有迅速回收资金、能自己定价的这么一条唯一的途径。

【解说】:多养母牛,自己搞繁育、自己来育肥、自己屠宰加工,最后在自己的餐馆里变成一道道的美味,用这种模式养牛为啥就能获得高利润?曹兵海教授认为,那是因为它环环都赚钱。

【采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曹兵海: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上所有的风险点、所有的利润点完全把控在你的手里面,所以说,它是既高效的,又是安全的,又是高利润的。

【主持人】:拉长链条,从牧场直到餐厅,既能减少养殖风险,给市场提供安全的牛肉,又能把每一个环节的钱都挣到自己手里,这才是产业链条的威力。环环都赚钱的养牛新模式,你想不想试一试?

推荐访问:养牛 新模式 赚钱 ◆科技苑20160314期◆养牛新模式 环环都赚钱 科技苑视频20161114 科技苑20161214

致富创业网 www.csyzzm.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致富创业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