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 - 种植 - 加工 - 创业 - 骗局 - 问答 - 百科 - 节气 - 民俗 - 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致富创业网 > 养殖致富 > 火鸡 > ◆科技苑20160303期◆为了一口干净水:科技苑龙虾养殖

◆科技苑20160303期◆为了一口干净水:科技苑龙虾养殖

来源:火鸡 时间:2018-12-14 点击:

为了一口干净水

吃到水,吃到一口干净的水,付出的艰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要用什么样的方法破解吃水难的问题?《科技苑》为您讲述。

为了一口干净水

【主持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而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更为匮乏。缺水,不光影响老百姓的生活,也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解说】:万泉镇阳坡小学坐落在庄浪县万泉镇的南边山区里,这里吃水尤其困难。没通自来水的时候,孩子们都是抬水吃,自来水一通到了学校,吃水难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孩子们甭提有多开心了。

【采访】:

孩子:高兴。

记者:有多高兴?

孩子:100%高兴。

万荣太:学校有水了,学生们围成一圈,着实令人感动,想着有了自来水,我们非常高兴

【解说】:以前学校没有自来水,万老师经常带着孩子们去找水,为了一桶水,他们常常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可不管走多少路,只要能找到水,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件开心的事。

不只是庄浪县的四十多万农村人口,整个甘肃有一千五百多万农村人口,面临吃水困境。为了吃到水,各地老百姓创造了许多方法,比如建水窖、挖水井,但 是这些法方法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吃水难题。甘肃省水利厅的专家们经过多年探索,通过科学规划,提出了因地制宜建设大型饮水工程的方案,因为甘肃地形复杂, 高山、盆地、草原、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各个地方地形不同,吃水面临的困难也就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

万泉镇阳坡小学所属的庄浪县,是甘肃省中部的一个干旱山区,这里水资源短缺,是全省的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为了解决农村老百姓的吃水问题,当地的水务工作者根据地质、地形,水资源分布情况,以关山涵养林作为水源地,修建了九处集中供水工程。

【采访】:

记者:咱们现在来的这是什么地方?

万福荣:这是人饮工程沙盘模型室,这上面布设了九大人饮工程,上面九种颜色代表九个区域,九个区域建设了九处工程。解决了全县40.59万人的吃水问题。

【解说】:关山,海拔两千多米,首伏宁夏,尾落甘陕,自北向东南逶迤而下,山上林木葱茏。茂盛的植被,使雨水不容易流失,还蒸发少,像一座天然的蓄水水库。当地的水务工作者经过科学的勘测和规划,利用水压差,通过输水管道把水送到老百姓家里。

【采访】甘肃省庄浪县水务局副局长 万福荣:庄浪县地形东高西低,这个东部最高点高程是2885米,最低点高程在1300米,东西落差将近1500米,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利用最高点和最低 点,通过压力计算,算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控制压力点,然后通过自压技术,利用管道跨越山沟和山梁,引到下游这些村庄

【解说】:关山水源非常丰富,大大小小的泉眼两百多处,但并不是每一处都适合做工程水源地用水的。要达到水源地用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要看水量。

【采访】:

记者:什么样的水适合做水源地用水。

工作人员:一分钟200~220升,每秒就是4升左右。这儿水量比较充足,水也很大。第二选择建设地址的时候,选择比较平缓的地方,第三我们就是确定水质,水质清澈,我们觉得它没有其他问题的时候,带到化验室化验合格,就能做水源地水。

【解说】:这里的水,经过检测,水质很好,接近于矿泉水的水质标准,可以直接饮用。水源一旦确定以后,要围起来。

【采访】工作人员:全部是封闭式水源,这么做就是为了比较卫生。

【解说】:水顺着山势,淙淙流淌而下,流向蓄水池。山上落叶、杂草、各种昆虫什么都有,可蓄水池里的水却清澈见底。

【采访】:

记者:怎么那么清?

工作人员:我们在施工的时候,在这儿挖了一个大坑,坑底最下铺细沙十公分,十公分上面铺石子和沙子,沙子上面铺了这么大的石头,石头上面是大的块石,水通过这些块石缝隙渗下去,慢慢往这个池子渗。

【解说】:蓄水池里的水之所以这么清澈,主要是这种物理进化水质的方法发挥了作用。水通过沙石的缝隙层层下渗,下渗的过程其实也是净化的过程。这就相当于在石头下面,潜藏了一张巨大的滤水网。这种方法取自自然,却胜于自然。

甘肃东南部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庄浪县地貌一样,这里也是山区,但这里是人在山上住,水在山下流,吃水也非常困难。每天,每家必须得有一个人从山下去给住在山上的家人挑水吃,挑水走的是陡峭的山路,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采访】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闫家乡丁河村 村民:滑到了起来再去挑水。

【解说】:这里不光吃水难,水质也不好。

【采访】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闫家乡丁河村村民 马国雄:这水吃上对人身体不太好。腿疼、手疼、腰疼。

【解说】:但这里不像庄浪,境内没有可以做水源地的涵养林,到底怎么解决水源的问题?水务工作者们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东峡和石峡两座水库上,利用水库的水把水源的问题给解决了。

【解说】:水库的水抽到水场进行处理,通过沉淀、过滤、消毒,完成净化。但是山连着山,沟连着沟,输水就比较麻烦,如何让安全卫生的自来水,穿山越岭流到每村每户,需要采取科学的手段。

【采访】天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总工 靳詹荣:通过对这个地形查看,管道要是平行绕的话,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山没连起来,中间有断的。如果全部用电力扬水的办法以后,不经济实惠。

【解说】:最后他们选择了最适合这里的办法——倒虹吸的方法,通过自然的力量,解决水翻山越岭的难题,把成本也给降下来了。

【采访】天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总工 靳詹荣:倒虹吸的这个工作原理,它就是利用了这个进口跟出口的位能差,然后让水流过来。

【解说】:位能差,通俗的讲,就是入口高,出口低,入口和出口,有一定落差。

【采访】天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总工 靳詹荣:就像咱们清洗鱼缸一样的,咱们大部分人都是吸一口,把它吸出来,但是后面再不用吸了,它就出来了,主要是进口比出口高,它就可以流过来这个水,因为水是有张力的。

【解说】:我们用一根细管子,模拟倒虹吸的管道铺设,从较高的入口倒水进去,水顺着管子从较低的出口流了出来。

除了入口和出口有落差之外,还有一个必要条件。

【采访】天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总工 靳詹荣:管道里面必须水要充满,里面不能有空气这些东西,水充满以后就过来了。

【解说】:这种方法,是从老祖先那借来的智慧。

【采访】天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总工 靳詹荣:在中国的汉代,没有钢筋,又没有混凝土,施工难度特别高,就用这个倒虹吸,把水从沟的那一边,输到沟这一边。

【解说】:他们将这种古老的灌溉技术,运用到现代的水利工程上来,实现远距离、跨区域调水,解决了当代人吃水的难题。

【采访】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水务局局长 马维:就是依靠东峡和石峡两座水库这两个水源,共实施了六大集中式供水工程,总共解决了20.1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解说】:在甘肃西北部民勤,年降水量仅11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646毫米,是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这里东、西、北三面都被沙漠包围,地表径 流很少,当地的水务工作者,经过科学的测算,打深水井,取地下水,三四个村子一口井,集中解决老百姓的饮水困难。这种方法,虽然工程难度大,耗时、耗力, 但和以前农户打的井不同,井深了,水源稳定了,水质也得到了改善。

【采访】甘肃省民勤县水务局工程师 王胜才:我们取的水是300米的承压层的水,一般理论上水质无污染、水质比较好,

【解说】:虽然是深水井,但万丈高楼平地起,打井也是由浅及深,一旦开了井,各个层的水都会渗到井里,可浅水层水质不好,怎样才能让水不串层,这也是需要科学的技术手段的。

【采访】:

王胜才:打到300米的时候,进行电测,哪一层的水可饮用,哪一层的水不能饮用,根据这个电测的结果,我们就下井管。可饮用的水层我们下的是滤水管,带洞的滤水管。

记者:有眼的?

民勤县水务局王胜才 工程师:有眼儿的。

如果不可以饮用的水层,我们下的是井壁管,没有眼儿的实管。

【解说】:下完管,封水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说是封水,其实有两层意思在里头。

【采访】甘肃省民勤县水务局工程师 王胜才:可以饮用的这个水层,我们填的料是石头,可以渗水,不可以饮用的这个水层,我们填的是粘土层,不透水的粘土层,能把它封住,封住以后咸水和淡水就上下不串层。

【解说】:经过封水处理,可以饮用的水就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井底,然后通过水泵,经过管道,把它送老百姓家里。水质改善了,用起来也很方便。一说起现在吃水的改变,老乡们都是由衷的高兴。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境内有上百条支流,水草丰美,农牧人口居多,牧民们过着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虽然这里水源比较充足,但过去人们却为吃水而发愁,因为取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采访】甘肃省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乡政府干事 勒毛草:冬天到处都结冰,而且冰结的很厚我们就找那种冰比较薄的那种,把它撬开,从里面舀水。冬天下雪的时候实在找不到就把雪或者冰砸了背回去融化了也吃。

【解说】:像这样的大木桶,一桶装五六十斤水,对一个女人来说,背起来非常吃力。在这里,许多女孩从十几岁就开始背水,无论什么季节,什么样的天气,身体遇到什么情况,都要背水,尤其是寒冬腊月,天寒地冻。这样常年累月下来,都落得一身病。

【采访】村民:现在妈妈膝盖疼,我们藏族女人里面很多腰直不起来,全部是弯下去那种特别多,有些是背水过程中流了很多水,受伤。

【解说】:即便这么辛辛苦苦背回来的水,水质也是没法保证的。因为在这里,经常是人和牛羊共饮一个水源,水容易被牛羊粪便污染,人吃了这样的水,存在健康隐患。

在牧区,要解决饮水问题,最大的难处,就是人们居住的比较分散,当地水务局,经过长期探索,最终确定了以村子为单位,寻找一个水源,修建一套自来水工程的方案。

听起来就是通个自来水的事,但是在广袤的草原上却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寻找水源就很难。草原上看起来到处都是水,但并不是随便哪条溪水拦腰截断就能做水源地的,因为干旱的季节,这样的溪流有可能断流,不能持续供水,所以水源地必须要有泉眼。

【采访】甘肃省合作市水务水电局局长 万玛当知:我们找必须是泉眼,冒出水的地方,我们圈起来,然后流到这里面。

【解说】:泉眼常年出水,水量能保证供应。可是,哪里有泉眼,初来乍到的水务工作者并不熟悉,需要当地牧民的帮助。

【采访】甘肃省合作市水务水电局局长 万玛当知:我们找水源必须借助当地群众的力量,因为他们常年放牧,知道哪个水源比较稳定,水量充足。

【解说】:但找到泉眼,也不一定就能成为水源地,泉水还要拿到水质监测中心,通过检测,水质达标才能确定为水源地。另外,做水源地用水,泉眼所在的位置和蓄水池必须有一定的落差。

【采访】甘肃省合作市水务水电局局长 万玛当知:15米到30米是为了水的动力足够,如果动力不足,水就下不去了。流不到池子里。

【解说】:万玛当知和当地的牧民带着我们的记者一大早出发,经过将近九个小时,才到了真正的水源地。

【采访】:

记者:那边吧

万玛当知:嗯,到了,落差合适,水源也达标,老百姓合适

记者:找这个水源地不容易

【解说】:为了保证水质的安全,现在这片水源地,已经完全被围起来了。

【采访】:

记者:我怎么还看到那边有水流出来。

万玛当知:这是的溢流管,千家万户供完了,吃不了的水通过这个溢流管流向大自然。

【解说】:和许多地方不同,埋管道,并不是他们施工的最后一步。

【采访】甘肃省合作市水务水电局局长 万玛当知:每个工程干完了以后,最后一道工序,必须把草籽撒上去,明年开春出的时候草又长起来了。

【解说】:撒草籽,铺草皮,这样可以减少工程对草原植被的破坏。

【采访】甘肃省合作市水务水电局局长 万玛当知:我们搞水利必须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意识必须有。因为我们挖的坑坑洼洼的,环境保护意识没有的话不行,尤其在甘南,草原上,环境意识必须有。我们每个甘南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应该热爱大自然。

【解说】:他们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因地制宜,借助科学的规划,解决了祖祖辈辈人吃水的难题。

【采访】甘肃省合作市水务水电局局长 万玛当知:甘南州解决了全州六十点四万农牧民群众和七点零六万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了农牧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让农牧民群众吃上了安全健康的水。

【解说】:自来水一通,农村的老百姓和学校的孩子们吃水变得方便了。不爬山,不出户,手一拧,就能吃到干净、健康的自来水。有了水,不光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民勤县收成乡的李玉共建起了温室大棚,大棚里种上了西红柿,韭菜、芹菜,外面是寒冷的冬天,一片苍茫的黄色,大棚里头,各种菜生机勃勃,长势喜人。不仅自家吃起来方便,这个大棚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两三万元的收入。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车古村的马永学,原先一大家子,主要靠他外出打工贴补,生活比较困难。现在村子里通上了自来水,他回家养起了牛,不光他们不用外出找水吃了,自来水还接到牛圈里,连牛都喝上了自来水。养母牛,卖小牛犊,一年收入很不错。

【采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车古村养殖户 马永学:好的时候可以赚五六万,不行的时候最低一年四万元钱。

【解说】:这些深埋在黄土地下的管道,将给这里的人民引来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肩挑、驴驮,靠天吃水,将成为过去。

【采访】:

廖永建:改水它是能预防好多的疾病的,健康状况会得到基本的一个改善。

马文清:解决了几辈人不敢想的事情,山里人把自来水吃上了。

魏宝军:这十年来共建成了6000多处集中供水工程,同时又建设完善了八万多处的小型供水工程,一共累计解决了1633万人的饮水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05年的25.8%,提高到了现在的80%以上,农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这项惠民政策的这种获得感和幸福感。

【主持人】:依靠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方法,甘肃破解了曾经困扰几代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从而带动了与水有关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提高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希望他们的经验能为饮水困难的地区带来启发。

推荐访问:净水 口干 科技苑 ◆科技苑20160303期◆为了一口干净水 科技苑最新一期 科技苑20160706期

致富创业网 www.csyzzm.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致富创业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