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 - 种植 - 加工 - 创业 - 骗局 - 问答 - 百科 - 节气 - 民俗 - 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致富创业网 > 种植致富 > 芽苗菜 > 【致富经20170306期】看养鱼户晁中明塌陷区里发现商机,令人绝望的大坑如何带来千万财:养鱼致富经

【致富经20170306期】看养鱼户晁中明塌陷区里发现商机,令人绝望的大坑如何带来千万财:养鱼致富经

来源:芽苗菜 时间:2018-12-20 点击:

一声巨响,让所有人都懵了。随之而来的是对生活的绝望。出路在哪里?他放开胆子,撸起袖子,加油干。看山东省枣庄市的晁中明,如何把绝望变成希望,把危险大坑变成金坑银坑,带动114户农户,创造3000多万的销售额。

令人绝望的大坑如何带来千万财(20170306)

晁中明:来啊一二三。一二三。

这里是山东省枣庄市底阁镇的一片鱼塘。今天是鱼塘的主人晁中明拉网捕鱼的日子。鲤鱼属于底层鱼,要把鱼塘的水抽干了才能捕到。水抽干了的鱼塘,危机四伏。就连拉鱼上岸都得花一番心思。

晁中明:这个泥太深了,人走来走去不好走,必须用这个袋子拉,省人工。

记者:这样省劲。

晁中明:对对比较省劲。

淤泥再深,人还是要下到鱼塘去抓鱼的。看着晁中明轻轻松松就下到了鱼塘里。我们的记者张良也要下到鱼塘里去体验一把抓鱼。没想到,刚下去就动弹不了了。

张良:我现在是,坐在泥上,已经站不起来了,站起来腿已经(陷得)非常深了,泥巴特别深。

泥潭里抓鱼,被鱼甩得满脸都是泥点子不说。到了收工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村民:到泥里出不来了,泥也太深了。

俯卧式,仰卧式,有经验的都会找一个阻力小的姿势,让人拽上来。

晁中明:咱弟兄俩就是同甘苦共患难了这回。

可是我们的记者张良,1米8的大个,体重200斤。再怎么找姿势,也抵消不了阻力。只能硬拽。

旁白:他这体重得三个人。三个人。

张良:这会没力气了。

就连晁中明也需要救援。

晁忠明:泥太深了,没办法,再好的技术也爬不上来。

这个鱼塘的淤泥,足足有70公分深。正常鱼塘里的淤泥保持在30-50公分。三年清一回,捞完鱼晁忠明就会组织清理淤泥了。

70公分的淤泥,让人拔不出脚,迈不开腿。让人深陷其中,无能为力。然而这种无力感远远跟不上,这个地方曾经带给人们的绝望。

令人绝望的大坑如何带来千万财(20170306)

2003年5月的一天晚上,干了一天农活的底阁镇村民,大多都洗洗睡下了。一声巨响,让刚进入梦乡的村民全都蒙了。

康庄村村主任 田善平:响,响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康庄村 村民康玉远:跟在路上掀东西,掉下来那个动静一样。

康庄村村主任田善平:就怀疑是地震,就赶紧喊孩子,赶紧往外跑了当时。

第二天,大家伙才知道,这不是地震。是塌方!

原来,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地下富含石膏矿。从1996年开始,很多废弃的老旧石膏矿开始塌方。这些年来,塌方面积达到了1万多亩。

好好的平地变成了塌陷区。现在这片塌陷区,却成了聚宝盆。晁中明的合作社3000多亩的鱼塘全是由塌陷区变成的,每年的销售额能达到3000多万元。这塌陷区是怎么变成聚宝盆的呢?

记者采访的时候。晁忠明把我们带到了一片沼泽地。这片沼泽地是由塌陷地演变而来的。刚塌方不久,还没有开始治理。当初村民们遭遇第一次塌方的时候,一筹莫展。

令人绝望的大坑如何带来千万财(20170306)

晁中明:这一片是咱石膏矿的塌陷地,由于多年的积水,把这个庄稼都淹了。你看现在这个庄稼也颗粒无收了,是好好土地塌下去了,农民农民你没有土地怎么生存。

塌陷区的困境在全国并不鲜见,各地都在治理。有的改造成湿地公园,有的复垦造地,补充耕地。

底阁镇政府从1998年开始,牵头治理塌陷区。将塌陷区改造成鱼塘。有些没有塌实的地方,也采用了人工干预的办法。 动画

段修明峄城区政法委副书记原底阁镇政府副镇长:采取人工放顶法,就是把支柱埋上炸药,自然把这一片,轰塌它,自然叫它落下来,这样就能避免,给上面,地面上,造成其它的不必要的损害。看不再塌陷了塌实了,放上水,放上鱼,也不会再渗漏了,我们能正常养鱼,能自然利用了。

然而到了2000年,鱼塘是改造好了,大家都在看稀罕,却没有人敢承包。

底阁镇康庄村 刘汉玉 :给谁谁不敢要,鱼塘,一分钱不要给你,都不敢要,不会养你赚不到钱,鱼病防治你也不会搞。

大伙都不敢承包,但是晁中明却敢。他又是哪来的胆量呢?

其实晁中明心里也同样有顾虑。可是他打心底里的“怕”,让他更加谨慎。

记者来采访的时候,晁忠明告诉记者,在徐州水产市场里,他有一个惊喜的发现。

这里是枣庄周边最大的水产市场。经销商在当地买鱼,还延续着很多当年的传统。一到年末,经销商专门来买鲤鱼。有的经销商不但买,还得一条一条的挑。

记者:您是从哪里来的?

经销商张安:安徽省灵璧县。过年过节一般送人送礼都需要这个。

记者:你今天挑的是几斤的。

张安:三四斤五六斤的。

晁中明:我看到他卖鱼的时候,有不少鱼贩子都过来拿鱼,有时候甚至鱼少的时候拿不到,感觉到这个销路是不成问题了。

令人绝望的大坑如何带来千万财(20170306)

晁忠明发现,鱼在市场上不愁销路。从徐州回来后,晁中明就大着胆子承包了9亩鱼塘。他也成了当地第一个承包鱼塘的人。

怕技术不过关,晁中明就看书自学养殖技术。

晁中明:这些书就是前几年,刚开始养鱼,对养鱼技术不太懂,通过这些书籍咱学习养鱼技术,和鱼病防治这一块。

除了踏踏实实地学技术,晁中明每天晚上都坚持巡2次塘。各个环节他都特别谨慎。然而就算他再谨慎,一件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2003年冬天,晁中明在鱼塘搞基础建设,挖了一条引水的管道。眼看着就要完工了。大家伙说口渴,让晁中明去提开水。装了一壶水的功夫,就听大家喊出事了。

晁中明:我正好走到半路他们喊了,喊了就是说这边出事了,我就赶紧跑过来了。

令人绝望的大坑如何带来千万财(20170306)

当时,一个工人,跳到2米深的沟里去顺管子。就在这时,堆在旁边的土堆塌方,直接把人埋在了土里。几秒钟的功夫,一个生命就在晁中明的眼前消失了。

晁中明:当时他干那个活,是我干的,他上边有人说口渴了,你去提点开水。我就是去提水了,当时场景就是说,可以说如果出现这个事的话,弄不好就是我,我要不上去的话。

从养鱼开始,晁中明就处处谨慎。他再怎么谨慎,也没想到能出这种事。他借了20多万,加上自己之前攒的20万,凑了40多万补偿了死者家属。这次事故给了晁中明致命的一击。一时间自己的经济也陷入了困境。那段时间,晁中明喂完鱼,都会一个人在鱼塘边坐着发呆。

晁中明:心情很失落,就感觉到,感觉到当时这个鱼塘,说实话有这个事,第一不应该挖这个沟,第二,不包鱼塘的话不会出现这种事。

陷入困境的晁中明决定重整旗鼓,把先前的“怕”和“顾虑”,抛到一边。他觉得要创业,就得有胆量,就得敢想敢干。原本就负债累累的他,决定贷款,把养殖面积扩大到300亩。从9亩到300亩,晁中明一下子把规模扩大了三十多倍。

晁中明:成本高,但是收益也高,不一样。你一个鱼塘赚一万,五个鱼塘不赚五万一年,干什么没有风险,关键得有这个胆量。

晁中明还顺势成立了合作社,统一销售饲料和鱼药。

最让晁中明得意的是,在当地的小饭馆里,用的都是他的鲤鱼。婚丧嫁娶举办宴席,场场都不缺席,都是压轴菜。饭馆的小老板也总喜欢和晁忠明套近乎。因为合作社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主家拉网不用给工钱,管大家一顿饭就够了。当地的小饭馆都知道晁中明是当地养鱼的带头人,一有开业典礼就找晁中明剪彩,想借着晁忠明招揽生意。最多的时候,一月就能剪三回彩。

晁中明的300亩鱼塘眼看就能赚到钱了,可是到了卖鱼时候,以前的老板都不愿意来了。

经销商要赶在交易时间前到达市场。拉网、装车,都不能耽搁。耽搁了就要错过交易时间,影响卖价。

晁中明:第一徐州关键得赶时间,如果早去一会的话,肯定是价格能卖好。你要去晚了的话,价格就不好说了。卖完那个时间,没有人了。

沈甲满 合作社成员:都去批鱼,你晚点人都批过了。

卖鱼得卡点,大家伙心里门清。以前拉网的时候,都是谁家拉鱼,在村子里打声招呼,合作社成员都来帮忙。然而现在经销商到了地方拉不到鱼,主家不愿意卖,来拉网的人不愿意干活。所以拉鱼的经销商都不愿意再来收鱼了。造成现在这个局面的,全是因为一顿饭。因为主家不用给工钱,只管饭。一到拉网的高峰期,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令人绝望的大坑如何带来千万财(20170306)

田学军 合作社成员:我们都是管饭,管饭我连亲戚加朋友,最多的时候我花过3000元钱。

记者:一顿饭3000元钱。

田学军 合作社成员::一顿饭,这光叫管饭就管急了。

一顿饭,多说3千,少说也得一两千。这下,火了的是镇上的小饭馆。出了力,钱也没进腰包。干多干少,也就赚了顿饭钱。大家伙干活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低。这件事也成了晁中明的心头病。这下可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决定成立一个捕鱼队。改掉之前拉网的主家请吃饭的不成文规定。还制定出了提成的办法。

令人绝望的大坑如何带来千万财(20170306)

晁中明:按鱼的斤重,每一斤提成一毛五分钱。

记者:一斤提一毛五分钱。

晁中明:对。

记者:每个人都提得一样多。

晁中明:一样多,平均分配。

有了这个新的制度,大家干起活来也就更有动力。不会再出现叫不动人,耽误经销商上鱼的事情了。

记者采访的时候,正好赶上晁中明要拉鱼。一大早捕鱼队就到晁中明的鱼塘上报道。

记者:我们都是来拉鱼的,是吧。来帮忙的。

晁中明:一是拉鱼,二是,都是养殖户,都是养殖户。

沈甲满 合作社成员:都是养殖户。

晁忠明:这是队长。

沈甲满 合作社成员:给他打个电话,他就把人叫过来了。

记者:你是队长。

晁中厚 鱼队队长:能出力。

沈甲满 合作社成员:俺逮鱼了,给他打一个电话他就把人给喊来了打一个电话都叫来了。

晁中明:拉鱼车来了。

康庄村 沈甲满 村民:来了来了动手。

晁中明:拉鱼车在这边。

拉鱼车一来,大伙就立马下塘干活。拉网、起鱼、过称、装车一气呵成。活干完,最高兴的就是分钱。

晁中明:来来来,都来领钱了。

自打成立捕鱼队以后,主家都不用像以前那样,到小饭店请客吃饭了。给大伙发完捕鱼费,饭可管可不管。就算管,也不是从前那么大的阵势了。就在鱼塘边的灶台上做饭。炖鱼、煎饼,管够。

捕鱼队队长 晁中厚:山东人到四十岁以后,牙都不好看。

记者:为啥?

队长:短,磨的。

记者:磨的。吃啥磨的。

队长:就吃煎饼磨的,你看南方人,牙都又长又白,他不吃煎饼,吃大米都用不着牙。

炖鱼,煎饼,虽然简单,但是大伙吃得香。让大伙更满意的是,合作社有了捕鱼队。从此他们有了两个身份,一个是合作社的成员,一个是捕鱼队的队员。

令人绝望的大坑如何带来千万财(20170306)

田学军 合作社成员:还是捕鱼队合适,像我们队长一喊,我们都来了,虽然说俺们挣(主家)两个钱,还是省钱。

就这样,合作社重新步入了正轨。晁中明还带头调整合作社的养殖品种。他又看上了一个新的品种:美国斑点叉尾鮰。

晁中明:这是美国斑点叉尾鮰,这是进口的一种鱼,为什么叫它斑点叉尾鮰,因为它身上都有这个斑点,它的养殖成本跟鲤鱼差不多,但是它的价格远高于鲤鱼,养殖成本在四元五角左右。

记者:一斤卖多少钱?

晁中明:一斤正常价格,现在也得卖到八九元钱。

自打大伙养鱼开始,都是在春节前卖鱼。然而晁中明2014年5月从徐州回来后,改变了做法。同样品种的鱼,他能比别人多赚一倍的利润。让合作社的成员看了都眼红。

刘汉玉 合作社成员:养的鱼价格卖得好,能不眼红,干这都是搞效益的,你没效益你干什么,赚到钱才是(硬道理)。

晁中明这趟徐州之行到底发现了什么呢?

令人绝望的大坑如何带来千万财(20170306)

2014年5月份的时候,晁忠明到徐州去拉鱼苗。他打算到徐州水产市场上去租个车,把鱼苗运回去。可是车还没有租到,眼前的景象让他吃了一惊。

晁忠明:你看这都是来买鱼的车,那个大一点的车都是来卖鱼的,像这小车都是小贩子(来买鱼的),当时火爆的时候,来卖鱼的车还没卸货,就有些来买鱼的,爬到(车的)鱼罐上面去,站在鱼罐口上面,把这个鱼都预订下来了。

明明不是卖鱼的季节,却有这么大的交易量。这让晁忠明很困惑。一打听不要紧,不仅交易量大,就连鱼的价格也高得离谱。

晁忠明:一样的鲤鱼,比如说春节前能卖到4元钱,五月一日到七月一日之间,能卖到七元钱一斤,所以说,感觉从价格来说,相差悬殊。

这个现象让晁中明很困惑。

晁忠明:要是一个偶然现象,就说明这就是市场,有可能今天来的鱼少,把价格抬得这么高,要是一般规律,这就是一个商机。

于是他找到常合作的经销商,朱连伟,问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然而朱连伟并不想把这个消息告诉晁忠明。因为他知道,如果晁中明的合作社组织在这个时间段集中出货,肯定会对市场造成冲击。

朱连伟:他要600多万斤鱼,一天进入徐州市场,徐州市场说句心里话,各个鱼贩子都是义务工。

记者:为啥说是义务工?

朱连伟:冲击太大了。

为了闹清楚原因,晁忠明等到朱连伟,到他的合作社拉鱼的时候,主动帮朱连伟协调货源。而且分文不收。

晁中明:他到我这来,我既管他饭,还不收他一分钱,所以说俺俩慢慢产生关系了。

朱连伟:跑到他们那装鱼,他们给我们带车,没有收过我们手续费,时间长了,把他当做朋友看了。

一年下来,光是中介费晁中明就帮朱连伟省下了一笔不小的开支。晁中明的做法打动了朱连伟,于是就把五月份鱼价高的原因告诉了他。晁中明牢记在心。

晁中明:五月一日到七月一日之间,这是国家禁捕期,湖泊、海洋的鱼不让捕捞,这样大大减少上市的鱼,这样就给咱养殖这一块带来商机。

每年5到7月是当地的禁捕期,这也意味着这个时候的鱼价高是固定的规律。晁中明决定调整投苗时间,在5月份的时候集中上市。他还把这个销售方法在合作社推广开来。现在,他们春节卖鱼的比例,只占养殖量的百分之二十。

成立合作社,组建捕鱼队,调整出鱼时间,现在整个合作社是红红火火。

附近的消费者凡是听说晁中明这里拉网,都直接到鱼塘上来买鱼。每到捕捞的时候,晁中明还会举办捕捞活动。让消费者自己到鱼塘里体验一把抓鱼。

晁中明:晁中明:大家想不想抓鱼?

大家:想。

晁中明:咱先讲一下规则,谁逮到了,谁上来过个称就可以了,跟采摘园是一个性质的,就是自己抓,自己带走就可以了。

大家伙下到鱼塘里抓鱼,抓多抓少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晁中明让大家在这片曾经让人绝望的塌陷区体会到了快乐

令人绝望的大坑如何带来千万财(20170306)

消费者:市民 魏云强:挺高兴的

记者:挺高兴 高兴在哪

市民:逮大鱼了,有这么大。这么大也得有个四五斤。

市民:锻炼身体,可好了。这个腿部锻炼的怪好。我看着,淤泥深,拔不动。

这里曾经是塌陷区,这里曾经让人绝望。晁中明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他让塌陷区变成了聚宝盆。如今他还在继续挖掘这里的财富潜力。他用行动证明塌陷区也能变成金山银山。

推荐访问:塌陷 大坑 养鱼 【致富经20170306期】看养鱼户晁中明塌陷区里发现商机 令人绝望的大坑如何带来千万财 致富经2017养鱼 2017最近一期致富经

致富创业网 www.csyzzm.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致富创业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