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 - 种植 - 加工 - 创业 - 骗局 - 问答 - 百科 - 节气 - 民俗 - 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致富创业网 > 种植致富 > 瓜果 > 【致富经20160414期】姜云才养牡蛎发财致富,找上门的生意:牡蛎和生蚝的区别图

【致富经20160414期】姜云才养牡蛎发财致富,找上门的生意:牡蛎和生蚝的区别图

来源:瓜果 时间:2018-12-16 点击:

因为不服输,姜云才抛下打拼多年的事业回家养牡蛎。养殖仅一年,就把面积从600亩扩大了2000亩,他觉得养殖牡蛎很简单。天气突变,牡蛎价格持 续下跌,被逼之下,姜云才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誓死一搏。看姜云才是如何从一个养殖门外汉,变成乳山最大牡蛎的养殖户,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

七年前,山东省乳山市的姜云才自己尝试养殖牡蛎,开始几年内,发展的是顺顺利利。可谁知市场突变,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面对价格一路下 跌,周边的养殖户们是束手无策。然而姜云才却要用一种冒着极大风险的办法,解决一件当地从来没有人敢尝试的难题,并把养殖面积扩大到了6000亩,他是怎 么做到的呢?

牡蛎,别名生蚝,因为它鲜美的味道,越来越被大众所喜爱。

牡蛎常见的做法有蒜茸、清蒸、油炸等等。人们爱它的新鲜、爱它的营养,而在这美味背后,是鲜有人知的辛苦与付出。

凌晨4:30,很多人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姜云才已经起床了半个小时,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雨逐渐停了,5点整,姜云才和他的员工准备就绪,往大海的方向驶去。开了一个小时,我们见到了姜云才的海上基地,放眼望去,6000多亩的浮漂下面,都是他养殖的牡蛎。

为了检查牡蛎的生长情况,船员在捕捞时通常都会开壳抽样。

姜云才:多么肥。

记者:这个怎么看牡蛎肥不肥?

姜云才:像个小胖孩一样。

记者:就是胖。

姜云才:很胖。

记者:看这点这个部位是吗?

姜云才:对,就是这个乳白色的位置,后面全都鼓起来了。

记者:这要鼓起来。

姜云才:要不它不肥的话,这会有个水泡,这个牡蛎就达到八成以上的肥度了。

记者:基本上就可以捞出来去销售了。

姜云才:不是基本上,是完全可以。可以吃。

记者:可以吃啊。

姜云才:可以吃。你尝一尝,尝尝我们的牡蛎。可以吧?

记者:除了海水有点咸以外,吃到嘴里很滑。

姜云才:好多客户来都生吃。

记者:这个牡蛎怎么好多粘连在一起?长在一起?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

姜云才:我们当地的牡蛎就这个特点,是一球一球的,一绳一绳的。

记者:队长很厉害。

姜云才:要不长这么壮实,就因为吃牡蛎吃的。

每艘船一次捕捞大约一万四千斤的牡蛎,从出海到回程,耗时3小时左右。开到近海区域,拖拉机负责把船牵引到岸上,运回场内卸完货后,再进行第二次航行。然而不是每天都能够按时出海,碰上大风的天气,只能按兵不动。

姜云才:西南风超过六七级就不能出海,风向岸上刮,风力越大浪越高,为了保障安全就不能出海了。

记者:风朝海上刮没问题。

姜云才:刮北风朝海里面刮,六七级的风不影响生产,但是超过八九级也不行。

客户在每天早上打电话来订货,姜云才会根据需求还有天气情况决定捕捞量。通常情况下,一天的出货量在5、6万斤,大概25吨左右。这些牡蛎主要销售到蓬莱的加工厂和青岛的海鲜市场,两大固定客户每天都会来到这里拉货。

大部分的牡蛎是粘连在一起的,需要人工把它们砍成单体再运走销售。

姜云才:注意点,得把这个死壳砍下去。不会呀。

员工:笨。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

姜云才:所以砍这个东西有技巧。

记者:如果说里面没有牡蛎肉,要把壳砍掉吗?

姜云才:死壳那是。必须把牡蛎砍成单体。

记者:我看你们砍得速度很快。

姜云才:熟练工,他们每天按砍多少来计算收入。

记者:按照多少。

姜云才:按照重量计算收入,所以砍的很快。

记者:一天能砍多少斤?

姜云才:一千来斤。

员工:一两千斤吧。

记者:等于说咱们牡蛎这个行业,不是说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捞起来就可以卖。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

姜云才:不是说捞出来就可以吃,先加工,这是加工,你必须把它砍成单体,把死壳砍下去,把粘连在一起的牡蛎分开,砍成单体,再经过清洗,再经过解散,再经过成形,再经过速冻,好多工序。

记者:那这一蹲在这蹲多长时间?

姜云才:砍一天就是十几个小时。

记者:就一直在这蹲着?

姜云才:是,每个人能砍一千到一千二三百斤吧。

记者:一天就能。

姜云才:对。咱们俩加一块也砍不了这么多。

辛苦的背后,同时有着可观的利润,对于姜云才来说,他的牡蛎根本不愁销路。他用了7年时间,将600亩养殖面积扩大到6000多亩,成为了乳山市最大的牡蛎养殖户,并且发展了300多户合作社成员,他的乳山牡蛎还入选了全国百个农产品品牌。

姜云才:这6000多亩,以那个大船,看那边那个大船,为中心,向周边,看见和看不见的都是我的。

1959年,姜云才出生于山东乳山,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威海工作,为了改善家庭条件,他开始经商,逐渐有了自己的公司。2000年,因为看到牡蛎行业的巨大商机,便承包了600亩海滩,找人代养牡蛎。这一养不要紧,多年的积蓄差点都赔光了。

姜云才:这期间基本上发现,委托的这个人不太合适的话,我就委托别人,总想能找一个合适的人,所以在这种思想支配之下,一直延续了六七年、七八年。

别人赚钱他赔钱,一连好几年,姜云才终于坐不住了。2008年,他从威海回到了老家乳山,完全接管了牡蛎养殖基地,开始亲自打理。可是对于姜云才来说,养殖牡蛎,他也是个门外汉。

姜云才:我这个人从小有这个性格,我想干的事情,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我一定要把它干好。前几年委托别人干,干得不理想,干一半就放弃了。但是我想,怎么周边人家养的都挣钱了,为什么咱们不挣钱,我为什么要自己回来干?我不服输这个问题。

不服输的性格促使姜云才在对待每件事上都很认真,他开始学习有关牡蛎养殖的一切知识。最开始家在威海,为了赶上出海的时间,他每天4点就起床出门,后来为了便于管理,姜云才干脆把家搬到了乳山,然而4点起床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记者:这家跟办公室建在一起了。

姜云才:在一起,办公、休息都在一起。

记者:那您一开始那会儿住在威海的时候,天天往这里跑吗?

姜云才:一天两趟,跑一个来回,早晨来,晚上回去。2010年一年跑了11万公里。

记者:11万公里?

姜云才:相当于一个出租司机一年跑的。

姜云才的妻子姜春彦:早晨他经常三四点钟起来,我呢,我早上就经常,拿好几个保温盒,给他做好早餐放进去。在车上经常给他放些点心,花生米,鸡蛋什么的,怕他饿着。

有了更多精力之后,姜云才全身心投入到了养殖场上。采购什么样规格的牡蛎苗种,都是他一手来抓。架子间的行距设定在7-9米,养殖笼距离90公分,放入海水中的深度也是有所讲究的。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

姜云才:牡蛎靠吞吐海水来吸收营养,所以你养殖密度大了以后,吃饭抢食的牡蛎多,营养不足,供应不足,所以必须保持合理密植。

牡蛎养得好,姜云才自己也会零售一部分单体发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在他的加工厂内,牡蛎要经过严格的清洗,由机器称重后,再分到不同等级中。

姜云才:六个篮子是分六个等级,不同的重量,按重量分的,这个篮子里的牡蛎是一两八以下的。

记者:单个一两八以下的?这个确实在同类中看起来比较小。

姜云才:最小的一个规格。

记者:这个呢,这个好像大一点。

姜云才:这是一两八到二两三的(单个牡蛎)。

姜云才:这个规格是最大的。单个重量四两三以上的。

记者:这个明显看起来要比那边的牡蛎大得多。

姜云才:对。单个牡蛎四两三以上,最大的有半斤的,这是最大规格的。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

记者:这个咱们一般卖的话是按单个卖吗?

姜云才:论个卖。

记者:这个卖要卖多少钱?

姜云才:在上海一个卖30元钱。

记者:每个30元钱。

2009年的一天,一位叫李明军的人找到了姜云才,此前他与姜云才并不认识,突然拜访是要做什么呢?

李明军青岛牡蛎经销商:我在城阳水产批发市场,他们拉了姜总的货去销售,正好在我旁边,我感觉这个货挺好。

姜云才:他(李明军)就问人家在哪拉的?人家说在乳山拉的,但是没告诉在谁家,不告诉他是谁家的货。第二天他就跟着人家,开着车跟着拉货的车跟到我家来了,自己找上门来的。

哪怕偷偷跟踪,也要找到货源,虽让姜云才感到吃惊,但同时对自己牡蛎的品质更加自信了。同年,姜云才就把养殖面积一下扩大了2000亩,他觉得养殖其实也不是件难事。

改善管理后的牡蛎养殖场发展顺利,边防人员日夜的保驾护航,也为在海上进行大规模作业的人们提供了后盾。越来越多的人找到姜云才跟他订货,销售额一路飙升。为了带动周边百姓增收致富,姜云才在2011年成立了合作社,他的许多船员都率先加入。

2013年,姜云才又扩大了2500亩养殖面积,一连几年的风顺发展,让他觉只要做好管理,就可以赚钱。然而牡蛎养殖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姜云才不知道的是,一场危机在悄然来临。

这里是青岛市最大的水产批发市场,每天凌晨12点,经销商把货拉到这里来,再分销出去。夜里3点,是最为忙碌的时候。为了保证水产的新鲜程度,早上6点之前就要把货都销售完。

李明军青岛牡蛎经销商:现在这四辆车,每天基本上都去拉货。其中有两台车的牡蛎都是姜总的。

记者:有两台是您的?

姜云才:对。

李明军青岛牡蛎经销商:牡蛎肥满度都很好。

记者:那咱们基本上天天都给他供货吗?

姜云才:只要天气允许,每天都出货。

姜云才的牡蛎有一大部分会供给李明军,李明军再到这里进行销售。姜云才永远记得2014年4月13日这一天。因为这天过后,牡蛎价格开始大幅下跌。

姜云才:4月13号以后市场突然下滑,牡蛎落价落得幅度很大,前面400万斤赚的钱不错,后面300多万斤又赔了个好钱。

李明军青岛牡蛎经销商:当时把这个货能卖到什么价位,三毛二一斤上来的蛎子苗,能卖到两毛八一斤,还得给人家送到门上。

原来那一年乳山的降水量很少,导致海水盐度变大,牡蛎肥得很慢。养殖户们都想着把货养肥点再出售,然而在4月大批量的牡蛎上市,短时间内市场上积压了大量的货,从而使得价格下跌。

姜云才:着急没有用,我的心比较宽,所以做事要有担当,赢得起输得起。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4836691.jpg" />

2014年一年没有赚到钱,然而2015年乳山气温提前回升,牡蛎繁殖过早,繁殖后的牡蛎因为变瘦,价格又再次下跌。接连的打击,让姜云才有些承受不住了。

姜云才:去年牡蛎繁殖很快,5月20号以后,头天我们还在捕捞,客户还可以接收。第二天一捞上来就繁殖了,一夜之间牡蛎就繁殖了。

牡蛎在六、七、八月繁殖,排卵后会变得很瘦,没有商品价值。而这三个月份恰好又是乳山的台风季节,因此养殖户必须在6月前把牡蛎卖完。温度升高,牡蛎提前繁殖,意味着这批货又得被贱卖。姜云才不能忍受,他决定干一件冒风险的事情。

李宁姜云才的公司员工:当时说实话,当时就像赌钱一样,赌博一样,谁也说不好行是不行。

李明军青岛牡蛎经销商:连工钱都不够,连油钱都不够,后面逼着就不卖了,逼出来的这个事。

刘元涛姜云才的合作社社员:姜老板有魄力,人家也就是有魄力,我们小家门也就是不敢。

那么,姜云才要做的这件事情是什么呢?

2015年5月下旬,别的养殖户都在捕捞牡蛎的时候,姜云才却把他的牡蛎换笼之后,又放回了大海内。众人恍然大悟,原来他要让牡蛎度夏。

李明军青岛牡蛎经销商:排卵的牡蛎卖不完之后就在海里面挂着,留着,再过一段时间分一下笼,这个在我们乳山叫度夏,就这么个来源。

可六、七、八三个月,是乳山的台风季节,从海洋吹来的风会引起大浪,养殖架很容易被拔开,别说牡蛎,连架子都可能没了。养殖户们宁可赔钱,也不愿意冒着一无所有的风险去度夏。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姜云才这是为何呢?

忐忑中,三个月过去了,当姜云才和员工出海时,他发现他的牡蛎安然无恙。

姜云才:担心肯定担心,但是我们采取现有的措施,比如说防风柱,正常情况下一架子打两个柱,我们想度夏我们打四个柱。

原来,姜云才敢冒险是做足了准备的,除了打防风柱加固外,他还减少了架子上的挂笼数量,使架子承载力变小。且多年来,姜云才早已养成每天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对乳山夏季的天气情况能大概有个预测。

姜云才:现在看成功了,而且蛎子长得很好,基本上三两以上的。六、七、八这三个月的温度对牡蛎的生长有一个速长期,所以这个蛎子最大长到一斤了。

牡蛎经过一个夏天的营养吸收,卖了个好价钱。度夏的成功,对于姜云才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5年6月,山东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贝类创新团队和威海综合试验站引进推广了三倍体牡蛎苗种。乳山市海洋与渔业局选了五家养殖基地做试点,姜云才就在其中。

姜云才:我这个海域,方圆6000多亩全部是我的,把这个海域充分利用起来,这个区域养三倍体,这个区域养当地牡蛎,是分区的。

在捕捞上来的暂养笼里,记者见到了三倍体,从外观上看,一眼就能够将它们与普通牡蛎区别开来。

姜云才:这是当地的牡蛎,太平洋牡蛎,这是三倍体。

记者:三倍体外面的壳上好像没有那么多坑坑洼洼的褶。

姜云才:对。

记者:为什么管它叫三倍体。

姜云才:它的染色体是奇数,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形成三倍体,三倍体因为它染色体是奇数的,它不繁殖。

不繁殖,则意味着三倍体只有营养生长,没有生殖生长。度夏的成功,使得姜云才可以在夏天养殖三倍体并随时销售,弥补了之前六、七、八三个月乳山牡蛎繁殖期不能销售的空白。并且,单体形式的三倍体根本不会粘连在一起,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

姜云才:牡蛎长得很快,我们当时引进的时候,四五毫米大小。

记者:四五毫米一个。

姜云才:大概大米粒那么大小。

记者:这么小。

姜云才:来了以后十五天就长到45到50毫米,一个月长到60多毫米。

可是网眼这么大,五毫米的牡蛎不会漏到海里去吗?为了解答记者的疑问,姜云才回到岸上给出了证明。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

姜云才:一开始五毫米大小,大米粒那么大的时候,使这样的暂养袋。开始引进来是使这样的袋装的。这一兜能装一万粒。15天以后进行第一次分笼,从这里倒出来分笼,第一次分笼用筛子过滤一下,把大规格的三倍体装到这个笼子里面,这也叫暂养笼。

由于三倍体长势很快,他在原有实验的20万粒基础上,又引进了60万粒。

谭林涛乳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为什么选择这九大合作社,主要是考虑他合作社有300多户社员,通过在他这开展养殖示范,可以有效的带动其他的社员开展养殖,就可以解决夏季用工的问题。

姜云才:今年我准备进800到1000万斤三倍体苗种。

记者:一下子扩展这么大。

致富经:找上门的生意

姜云才:因为经过实验发现三倍体长得很好,要抓住机遇是不是。

2015年10月,姜云才开始着手电子商务,他要通过互联网,让更多人知道乳山的牡蛎。接下来,还打算在上海开设自己的门店,他说,这个时代不能错过任何一种销售形式。

截至到2016年初,姜云才的牡蛎养殖面积已经达到6000多亩,是乳山最大的养殖户,年销售额三千多万,合作社成员三百多户。2015年,他的合作社入选全国百家合作社,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中城市。

推荐访问:发财致富 牡蛎 找上门 【致富经20160414期】姜云才养牡蛎发财致富 找上门的生意 发财致富养皇帝 致富经养鸽子2016全集

致富创业网 www.csyzzm.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致富创业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